实验十四 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




 
【目的要求】
  1. 了解哺乳动物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。
2. 学习离体器官灌流的实验方法。

【实验内容】
 

1. 连接装置


2.离体肠段
 

3.实验观察

 3.1 记录对照肠段运动曲线后,停止供气 1 分钟并记录曲线变化,当出现明显变化后,立即恢复供气。用新鲜 37 ℃ 台氏液冲洗,待恢复正常(注意做好标记)
 3.2 记录对照肠道运动曲线后,加入 25 ℃ 台氏液,并记录曲线变化。当出现明显变化后,立即用新鲜的 37 ℃ 台氏液冲洗,恢复正常。
 3.3 同法加入 45 ℃ 台氏液并记录曲线变化,当出现明显变化后,立即用新鲜的 37 ℃ 台氏液冲洗,恢复正常。
 3.4 同法,加入1-2 滴肾上腺素( 1:10000 ),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。
 3.5 同法加入1-2 滴乙酰胆碱( 1:10000 ),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。
 3.6 加入 3 滴阿托品后立即加入于(3.5)同样剂量的乙酰胆碱,记录曲线


【注意事项】

a) 为避免麻醉剂对小肠活动的影响,所以要用铁锤猛击兔或大白鼠的头部,使之迅速昏迷后即取出小肠段。
b) 游离及取出肠段时,动作要快,取兔肠及兔肠穿线时,尽可能不用手指或金属触及。为保持离体肠段的特性,可用预冷充氧的营养液,游离肠段及穿线在预冷的营养液中进行。实验中要通气。
c) 加药前必须准备好更换用的 37 ℃ 台氏液。每次加药出现效果后,必须立即更换浴槽内的台氏液冲洗 ,待肠肌恢复正常活动后再观察下一项目,与槽内台氏液要保持一定高度。